二月初的南山街道,空氣中已經帶著春天的味道。高遠站在工業園區前,看著里面空空蕩蕩的樣子,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招商引資回來,讓里面忙碌起來。
滴哩哩,就在這時,高遠的手機響了起來,“高主任,準備出發了。” “好的,我馬上過來。”看見林秀華早已站在門口,手里拿著一只深藍色的拉桿箱。
高遠收回目光,披上西裝外套,拎起自己的行李。他今天要帶著招商資料,赴千里之外的粵省羊城,走一趟意義非凡的招商路。
這趟出行他沒有張揚,只帶了林秀華和街道辦里一名懂產業對接的工作人員小馬。他們一行三人,乘坐清晨的綠皮火車,穿山越嶺,一路南下。為節省經費,住宿選了羊城郊區的一家經濟型旅館。
“高主任,這樣會不會太寒酸了?”林秀華有點猶豫。
“招商不是比排場,是看誠意。”高遠笑著說。
他們此行的首個目標,是粵省羊城的“惠源食品集團”。該集團是國內領先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,業務涵蓋果蔬罐頭、調味制品、休閑零食等,年產值數億元。聽說他們正打算向中西部尋找布局點。
當天下午三點,他們按約來到惠源集團總部。
前臺小姐有些詫異地看著三人:“請問你們有預約?”
“有的,高遠,珙桐縣南山街道辦主任。”
不一會兒,一位姓譚的副總接見了他們。
“你們南山街道我沒聽過,是縣里安排的項目區?”譚副總開門見山。
“我們是縣開發區下屬街道,剛完成強基工程驗收,基礎條件不錯。”高遠語速平穩,掏出招商手冊遞過去,“我們有現成空閑工業園區,供電、供水穩定,交通......也正在改善中。”
譚副總翻了翻手冊,眉頭微皺:“你們離高速口幾公里?”
“七公里,目前是縣道在接駁,明年計劃延伸快速路。”
“我們要的是當年開工、次年投產的節奏。配套是關鍵。”
高遠沒有急著辯解,而是拿出一份文件:“這是我們街道正在申報的專項扶持政策,稅收返還、場地補貼、職工培訓津貼都有。此外,我們承諾‘三個月清表、半年投產’。我們不講空話,有問題我們街道一把手親自協調,當然還有我。”
譚副總看著他:“你這是把自己綁上去了。”
“我們就是想實打實干點事。”
會談持續了近兩個小時,對方沒有表態是否考察。但高遠知道,他已經爭取到了第一印象。
晚上,他們三人坐在旅館樓下的小飯館吃飯。
“書記,您今天應對得真沉穩。”小馬有些佩服,“對方一聽‘街道’都快不屑了,您還能扳回來。”
“招商招商,說到底靠的是人心。你得讓對方知道你不是混飯吃的。”
林秀華看著他,眼里也有幾分光:“這次要是成了,我們南山真要翻身了。”
高遠喝了口茶,沒說話,眼神卻望向更遠處。
第二天,他們轉戰另一家服裝OEM企業“南粵紡織”,這是當地一家與東南亞訂單掛鉤的外貿企業,老板姓溫,是高遠大學同學的叔叔。關系雖近,但高遠并未托人,而是如同普通訪客預約見面。
溫總性格豪爽,一聽是西南來的干部,親自帶他們參觀工廠。
“你們那兒人工成本咋樣?”
“普工每月1000起步,但吃住便宜,年輕人也穩定。”
“廠房建得起不?”
“政府先建我們租,后期可以談回購。”
溫總沉吟片刻:“我得實地看看。”
“可以,隨時歡迎。我會在南山等著您”
這句話高遠說得擲地有聲。
三天招商結束,回程火車上,林秀華坐在角落小睡。小馬戴著耳機聽著老歌。
高遠靠在窗邊,翻看手里的筆記本,上面寫滿了各企業反饋的要點。每一頁,他都畫上紅線標注。
窗外,南下的列車正沿江而行。風吹進窗縫,掀起一角頁腳。
他翻到最后一頁,空白處寫了一行字:
“如果不能改變命運的起點,那就創造一個新的終點。”
這是他招商路上的第一仗,雖未大勝,但他知道,風已動,山可移。
羊城之行,才剛剛開始。
更新時間:2025-06-23 16:07:46